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安全可控,债务管理系统不过局部一些地方债务风险较高,尤其是隐债务还付息压力较大,引起市场担忧。
为了缓释隐债务风险,近期部分专家呼吁继续采用地方再融资债券置换部分符合条件存量隐债务. 此前6月16常务会议在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批政策措施中,就包括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 叠加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声称要争取县级隐债务化解试点政策,使得地方发债置换隐债务预期升温.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允许部分地方发行再融资债券来置换部分符合条件隐债务,可通过拉长期限降低利息负担,在短期内缓解地方偿债压力,但这一额度不可能是大规模,且有相应约束条件,中长期看真正化解地方债风险,仍经济持续增长,并厘清与市场关系,推动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长效制度,真正清除隐债务形成土壤环境.
当前地方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隐债务上. 隐债务,是指在法定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者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债务. 而债务举借主体绝大多数都是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也被称为城投)。由于前期地方隐债务增长过快,债务管理系统规模过大,风险较大。
自2017年以来强化隐债务,不少地方出台化债方案。目前尚未披露全国隐债务规模. 去年公开表示,当前隐债务增长势头得到遏制,隐债务减少1/3以上,地方隐债务风险缓释可控. 其中广东、北京等财政强省已经率先实现了全域无隐债务。不过对一些债务负担重、财政实力相对较弱地方来说,当前化解隐债务工作面临较大.
而今年以来,个别地方公声自身偿债困难及个别城投偿债困难,也折出地方财政困难当下,一些市县偿债能力弱、债务风险较高,引起市场关注。
化解隐债务风险方法较多,比如直接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出让股权及经营国有资产权益偿还等. 但受疫情冲击叠加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财政收入受到较大冲击,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等方式偿债,以时间换空间,也成为当下一种重要途径,其中就有通过发行地方债券来置换存量债务.
债务置换并不新鲜. 根据机构梳理,经过2014年地方债审计后,为了置换非债券形式地方债务,2015年至2019年发行了约12.36万亿元置换债券。债务管理系统为了缓解地方债务风险,2020年至2022年6月总计发行约1.1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置换存量隐债务。广东等省份率先实现了全域无隐债务,但一些财政实力相对较弱地方仍需要进一步化解债务风险.
因此,除了债务置换,还需要依经济持续增长来真正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此外,厘清与市场关系,推动财税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长效制度,也是清除隐债务形成土壤环境关键. 只有通过全方位改革和,才能确保地方债务风险真正化解,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总之,地方债务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问题,隐债务是其中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债务置换和综合改革措施,加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可以稳定地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目标. .